看图识植物&菌物---图片背后的故事
方伟 昆植标本馆 绿色成长的你
(小编前言:本文作者方伟同学系标本馆帅哥一枚,志向成为当代的博物学家,多年来花了大量时间收集整理各类与植物有关的基础科学资料,各类植物相关的古籍藏书不计其数。本文为作者收集了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多个年轻科学家的部分代表性研究照片,并将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述这些植物背后的故事)
非洲赤星衣Haematomma africanum
王欣宇 摄影
树皮上的这些小红点,就是我们“主角”——非洲赤星衣!“衣”字透露着它的特殊“身份”——地衣。地衣就像大地的衣服披在岩石、树干甚至挂在树枝上,常常很不起眼,但不要小看它哦,要知道,早在四五亿年前的地球上,陆地几乎还是一片毫无生命的荒凉之地的时候,它就已经是最早的一批“陆地居民”。它的“家族”不仅十分古老,而且身世如谜!地衣这种生物实际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换句话说,它是两种生命合二为一!它是如何形成这样一种奇妙的生命形式的呢?目前还不得而知。如今地衣家族遍布陆地的各个角落,从极地到高山,从雨林到庭院,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你看,这一小块最早发现在非洲的赤星衣,远隔千山万水,如今却出现在云南的森林中,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吗?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王向华 摄影
块菌,可以说是一种长在地下的蘑菇。它其貌不扬,名字也有点土气,但一旦被搬上了西餐厅的餐桌上,摇身一变就成了高贵无比的美食——松露!早先,块菌在咱们国家的名气并不大,远不如松茸、鸡枞、猴头、竹荪等山珍那么家喻户晓,随着近年来西方饮食文化逐渐引入中国,“松露”的名气跟着水涨船高,如今也成为国人追捧的至珍美味。当然,你绝想不到的是,如果你拿着一块如“掌上明珠”般的松露交给云南的山区百姓看时,他一定会哈哈大笑,“这不就是猪拱菌嘛!”是的!它的确还有这么一个更土气的名字“猪拱菌”,换句话说就是,猪从土里拱出来吃的菌子!其实这里面还蕴藏着科学道理哦——由于块菌埋藏于林地的土层下,很难被发现,但是猪的嗅觉却比人类要灵敏几百倍,能轻松嗅到地下的丝丝菌香,便将它拱到地面上啃食。直到现在,人们还利用猪的这一本领来寻找块菌呢!
拟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oides
杨祝良 摄影
铺满枯叶的土层中,突然冒出两把橙黄色的“小阳伞”,什么蘑菇这么漂亮?哈哈,它的名字叫拟橙盖鹅膏,为什么名字前还要加个“拟”字呢?因为它长得像橙盖鹅膏,但不是橙盖鹅膏。名字虽然有点绕,长相也记不住,但一定要记住提醒:蘑菇不要随便采,小心有毒要人命!特别是鹅膏菌家族,很多种类都是有名的“毒伞”,它们往往颜色鲜艳,或猩红、或橙黄,这是在警告动物们“不要吃我哦,否则后果自负!”要知道,很多弱小的生灵,如鹅膏菌,如箭毒蛙,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残酷的自然界中来保护自己。那么,颜色鲜艳的蘑菇就一定有毒吗?事实上,拟橙盖鹅膏和橙盖鹅膏这对“孪生兄弟”,虽然来自“毒伞家族“,却是可以食用的。反过来,颜色平淡的蘑菇也很可能有毒!每年云南地区就有很多人上山采菌子,误把毒菌当成食用菌采回食用,因而中毒住院、甚至失去生命。因此,大家一定要谨记:蘑菇不要随便采,小心有毒要人命!
网盖牛肝菌Boletus reticuloceps
冯邦 摄影
云南是野生食用菌的王国,食用菌的种类异常丰富,大名鼎鼎的如松茸、鸡枞、牛肝菌、干巴菌等等,其中的一大类野生食用菌就是云南人民家喻户晓的牛肝菌家族。牛肝菌的肉质肥厚,形如牛肝,因而得名。它的家族成员很多,其中大部分(记住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哦!)是可以食用的。老百姓根据它们的颜色,大体将可食用的牛肝菌分为白牛肝、黄牛肝、黑牛肝菌三类,但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种类,恐怕只有做蘑菇分类的专家才能分得清啦。你看,这棵从土坡中弯着“脖子”(菌柄)伸出“脑袋”(菌盖)的牛肝菌,名字叫“网盖牛肝菌”,可能是因为不够美味的原因吧,往往不作为山中拣菌人的挑拣对象,但它菌盖上凹凸如织网的纹路,是不是很像戴着一个土黄色的“野战头盔”?我们的眼睛不应只用来发现食物,更可以用来发现自然之美!
冬虫夏草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赵琪 摄影
如果你看过一部纪录片《喜马拉雅大淘金》,就知道里面的“金子”指的不是别的,而是这种价比黄金的神奇药草——冬虫夏草!对于它神奇的滋补功效,我们不作讨论,而是来讲一个科学故事:在高山地区,生活着一只蛾子,它将自己的卵产在高山草地的泥土中,当卵孵化出幼虫,不出意外的话,会逐渐长大为成虫,成虫化蛹最后破茧而出成为一只只新的蛾子……然而厄运降临,一种真菌利用它遍布地下的菌丝,如同“魔爪”一般侵入到幼虫体内,吸取它的营养,幼虫的身体逐渐被掏空而成为一副躯壳,而体内密布的菌丝逐渐从躯壳的头部伸出一根棒状的“菌草”,最终探出地面。故事里的蛾子叫蝙蝠蛾,真菌就是虫草菌,而这根连着幼虫躯壳的棒状“菌草”,就是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由于冬天它还只是土中蛰伏的幼虫,而夏天能见到的就只剩幼虫的躯壳和露出地表的“菌草”,于是就有了这个奇怪但贴切的名字啦。
玉龙缩叶藓Ptychomitrium yulongshanum
马文章 摄影
玉龙缩叶藓是一种只生活在丽江玉龙雪山高山岩石上的矮小苔藓植物。在高山地区的低温、辐射、干燥等恶劣环境中,任何生命的存活都十分艰难,何况苔藓家族又是一类生活要求很高的植物——它非常依赖水,几乎只能在潮湿有水的地方才能见到它的踪迹。但玉龙缩叶藓的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在干燥缺水的时候,它会强烈的扭曲、卷缩成一团灰色,完全进入休眠状态,乍一看,好像它早已枯死,实际上它是以这种方式来度过这场“生命危机”!如果外面的环境稍微改善,有了一点儿雪水和阳光的恩赐,它又能恢复“知觉”,开始拼命吸收水分和阳光,逐渐舒展开“身体”、恢复绿色生机。“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奠基铭,在这里用来形容玉龙缩叶藓再合适不过啦!希望下次大家有机会去玉龙雪山游玩时,一定要去“拜访”这位“雪山隐士”哦!
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
卢金梅 摄影
一提到“侏罗纪公园”,大家的脑海中可能马上会浮现出的这样的画面——到处是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甚至颜色各异的恐龙族群,它们在溪流边喝水,在草地上啃食,在森林中追逐,在天空中翱翔……一个恐龙统治地球的世界!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那时地球上广袤而原始的森林都是由高大的针叶树种和蕨类植物组成,桫椤就伫立其间。当时桫椤的种类比现在丰富得多,树体也更加高大,甚至还是草食恐龙重要的食物来源。然而经过一亿多年的沧海桑田,史前巨兽早已不复存在,森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它高大的蕨类几乎都已灭绝,唯独桫椤存活了下来,成为现今地球上唯一的“树蕨”。不过它们如今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各种盗挖盗采,我们已经很难在野外一睹它的飒爽英姿啦。如今它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只能在自然保护区中受到重点看护!
灰岩红豆杉Taxus calcicola
高连明 摄影
红豆杉(又名紫杉)的大名,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它的“果”似红豆、叶似杉叶,因而得名。红豆杉树形优美,枝叶茂盛,材质优良,是非常好的观赏和用材树种,我国南方广阔的山地森林是红豆杉的“家”,红豆杉家族世世代代在那里生存繁衍,它们非常长寿,甚至可以长成两米多粗、三四十米高的参天大树。但它如今的名气却是因为它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紫杉醇!这种化学物质可以从红豆杉的枝叶或树皮中提取,能研制成治疗多种癌症的明星药物,是大家眼中的“希望之星”!然而,红豆杉的盛名也给它带来了厄运。由于紫杉醇在红豆杉体内含量非常少,十分不容易获得,于是一些人就动起了“坏脑筋”。这些人利欲熏心,为了获取紫杉醇,偷偷潜入森林中大肆破坏,很多红豆杉大树被剥掉树皮,或被锯断,遭受灭顶之灾,其珍稀濒危程度也使它无奈当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塔黄Rheum nobile
宋波 摄影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滩上生长着一种引人注目的“温室植物”——塔黄。在开花以前,塔黄并不起眼,就像一棵大白菜静静地趴在石头上。但是到了开花的年头,它就变得“不安分”起来,会长出一根高达近两米高的“花柱”;这根“花柱”就像一把太阳伞,撑起一层又一叠的半透明的乳黄色苞片(其实这是一种变换姿态的叶子)。于是乎,塔黄摇身一变,成了高山上最“魁梧”的小草,远远望去,好似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人们在欣赏这座壮丽“宝塔”的时候,肯定都会想:它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功夫,来搭建这么一座怎么看都华而不实的“建筑”呢?原来这其实是塔黄的“高招”!这些半透明的“瓦片”(苞片)层层叠叠,仿佛一座尖顶的温室,能够积聚热量、提升温度(这就是“温室植物”的由来),经过测量,在晴朗的正午,“室内”温度比寒冷的“户外”甚至高出10℃以上,而且它还能遮风挡雨,这真是太好了!不仅花朵在里面可以热情地自由绽放,昆虫们也有了温暖的“居室”,这些带翅膀的小“居民”们还顺便帮塔黄完成了传播花粉的“大业”。难怪它们一看见这金黄的宝塔,都要抢着入住呐!(此段由宋波撰文)
扁果秋海棠Begonia platycarpa
税玉民 摄影
秋海棠家族在全世界也算是一个大家族啦,有1000多个家族成员,而中国是它们重要的家园乐土,拥有丰富多样的种类。特别是咱们云南和广西两地的广阔石灰岩山区,是它们世代聚居之地。秋海棠是大山中的绿色精灵,一株株、一丛丛生长在山谷的溪流边、岩壁下,婀娜多姿,娇羞可爱,将整个山谷溪涧都点缀得活泼生动!图上这一群大大小小的秋海棠,花朵娇小粉嫩,叶子圆绒碧绿,错落有致地簇拥在原本贫瘠而苍白的石灰岩壁上,画面顿时充满了勃勃生机。别小看它们哦,这一小片秋海棠后来被植物学家鉴定为一个新的物种,名字叫“扁果秋海棠”!你看,在这些广袤的原始森林中,还有多少美丽的生灵,等待我们去追寻和发现!
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
高连明 摄影
中国有十大传统名花,杜鹃花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杜鹃花久负盛名,却跟一个传说有关:很早以前,在四川有一个古蜀王国,国君名叫杜宇。后来国家灭亡,国君自己也不幸死去。死后他的魂魄变幻成一只鸟儿,每年的暮春季节在树枝上哀啼,哀怨之深,以至于啼出鲜血。而它啼血之时,正值山花盛开之际,鲜血溅落在花瓣上,将山花染成一片血红。从此,这只鸟儿被唤作杜鹃,这种山花被叫作杜鹃花!杜鹃花家族作为一个名门望族,全世界有将近一千种,而其中一半都在我国。但这么多种类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广泛栽培,却是源于19世纪英国的“园艺热潮”。那时的英国贵族十分热衷于修建花园,于是向世界各地派遣植物猎人,搜罗各种奇花异卉,但很多花卉并不适宜在阴冷的英国土地上栽植,反倒是来自中国南方山区的杜鹃花赢得了英国园丁的芳心。它的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而且特别适应英国的土壤气候,从此在这异国他邦生根发芽,并培育出许多花色美丽的品种。而如今,在我国城市园林中,大量运用的杜鹃品种却多来自国外,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刘振稳 摄影
一直以来,鹿蹄草都只是森林里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过着自由自在、无人打扰的山野生活。然而有一天,它们的“私生活”却引起了植物学家的关注。他们发现,这种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植物有一种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生活方式。大家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提供给自己生长所需,鹿蹄草也不例外。然而在北极地区,“阳光普照”几乎就是一种奢侈!尽管鹿蹄草一丛丛椭圆的小叶四季常绿,尽最大的努力捕捉阳光,但还是总“饿着肚子”。于是,“聪明”的鹿蹄草祖先找到了另外一种生活途径,它们发现了一条遍布地下的营养运输网络——土壤中的真菌菌丝!这个“网络”是由一些真菌“编织”而成,连结着许多大树的根系,真菌们用它来汲取和运输大树的根系营养。然而,鹿蹄草却发现了“可乘之机”!它将自己的根系也私搭上了这个庞大的营养“管道”,就可以源源不断截获养分,提供给自己生活。这种特殊的生活策略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一直保存至今,而且它生活的区域也从北极地区扩展到更低纬度的森林地带。这里茂密的森林中,生活在“底层”的居民们也同样面临“光照不足”的困境,而鹿蹄草有这样的“看家法宝”,当然生活得富足而滋润啦!
缘毛萼白珠Gaultheria ciliisepala
陆露 摄影
植物的名字千千万万,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故事,比如这里要介绍的白珠。白珠常被称为白珠树,这多少让人犯难,因为它们多半是小灌木,根本就长不成大树。更让人犯难的是,它起名叫“白珠”,是因为“果实”形如“白色的珠子”,但实际上大多数白珠树却是结蓝色的“果实”,就如图上所见。而且事实上,你正看到的或白或蓝的“果实”甚至都不是果实,而是白珠的花朵,准确的说,是膨大、肉质的花萼。那果实又在哪儿呢?透过五角星般的裂口往里面瞧,那颗深藏其中的黄绿色小球才是它真正的幼嫩果实!但不管怎样,这一颗颗璀璨夺目的“蓝宝石”,是不是很让人心动呢?不仅让人心动,那些小昆虫们也很心动哦,一个个都会找上门来!当然它们不是来欣赏宝石,而是收集花粉或者采吸花蜜,忙活自己的生计!还要告诉大家,眼前这颗“蓝宝石”来自我们的雪域高原——西藏,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明珠”!让我们好好欣赏它的独特魅力吧!
垫紫草Chionocharis hookeri
牛洋 摄影
高山地区从来都是生命的禁区,任何想要在那里生存的动植物,如果没有一点特殊能耐,根本没有存活的可能!垫紫草,这种一团团、开着淡蓝色小花、毫不起眼的“矮个儿”,就有不一样的“特异功能”!它生活在高山地区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崖石坡上,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它坚韧的品格。垫紫草的枝叶密集,叶片生出浓密的白色长柔毛,如同一团棉絮,充填在枝叶间的空隙,于是整棵植株就像一个半球形的“枕头”盖在石堆之上。它地下的根系牢牢扎进石缝,汲取瘠薄土壤中的养分,而地上的每一枝每一叶都互相依偎,共同抵御高山的寒风与霜冻,在生命禁区顽强地生存!拥有这一类奇特外形和高山适应能力的植物群体,植物学家将它们命名为“垫状植物”,也算是对它们顽强生命力的一种嘉奖吧!
全缘叶马先蒿Pedicularis integrifolia
郁文彬 摄影
“马先蒿”的名字怪怪,正如它奇怪的花冠。你看那紫红色的花冠之上,伸出一个“鸟头”,而且“鸟头”上居然还长出一个又长又弯的“喙”,活脱脱一只“弯嘴鹤”!马先蒿是何方“精怪”?让我们娓娓道来!全世界的马先蒿家族有500多个成员,咱们国家的西南高山地区就“居住”着其中的三分之二,神秘的“香格里拉”高山草甸就是它们进行“修炼”的“洞天府地”。它们不仅练就了当地高寒气候下的生存本领,并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纷纷长出了独树一帜的花冠形态。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这种形如“鸟头”的奇特花冠结构,可能真的具有迷惑鸟儿的作用,能够保护那些正在给花儿授粉的小蜜蜂们不被发现和捕食。如果真是这样,这古灵精怪的马先蒿该是多么的聪明啊!
霞红灯台报春Primula beesiana
李晓东 摄影
据说世界上有三大高山花卉,气质高贵且美丽动人,犹如女神一般,出没于圣洁的雪山幽谷,而不见于凡尘俗第。这就是让人们一见倾心、梦寐以求的杜鹃花、龙胆花和报春花!只可惜这些“雪山仙子”往往只能生活在她们的“世外桃源”,却不能与人类结伴生活,霞红灯台报春便是其中之一。霞红灯台报春生活在溪边或草地沼泽之间,它的花簇是醒目的玫瑰红色,一轮一轮、高低错落地排列在一根细直的花葶之上,在莲座般的绿叶映衬之下,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在这幅图片中,如果大家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只健硕的天蛾正急速拍打着翅膀,如同蜂鸟一般悬停在花朵之前,原本卷曲的长喙现在直伸入花朵中央的黄色花管,它在做什么呢?聪明的你一定能猜想得到,它正在吸食报春花那香甜的蜜汁呢……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张玉霄 摄影
中国是一个竹子国度,特别是在竹子适宜生长的南方地区。竹子的用处很多,清秀的身姿又特别让人喜爱,于是人们四处栽植,哪里都能见到,比如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作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说明诗人对竹子喜欢得不得了,宁愿不吃肉,也要家里能看到竹子!竹子有数百种之多,而且在拔节期间,生长神速,据说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当然竹子个头也有大有小,小的竹子只有手指头粗,不到一人高;大的呢,就可以很粗壮高大了,就如这些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巨龙竹,湿热的气候非常适合它们的生长,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不消三四个月,就能长成三十厘米粗,二三十米高的“大树”,是咱们国家最高大的竹子之一。当三角形的褐色箨片还没从竹秆上脱落的时候,整个竹林就犹如一只只身披鳞甲的巨龙,想极力挣脱大地的束缚,飞向天空,这大概就是“巨龙竹”名字的来历吧。
毛瓣杓兰Cypripedium fargesii
任宗昕 摄影
兰花恐怕是全世界最让人痴迷的花卉啦,不仅种类的丰富程度(超过两万种)首屈一指,而且每个种都色彩纷呈、形态迥异,让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中国人喜欢“国兰”,种类虽少,但个个色韵清雅,有君子之风,被誉为“花中君子”;西方人喜欢“洋兰”,种类繁多,色彩艳丽且造型奇特,如蝴蝶兰形似蝴蝶,文心兰宛若翩翩起舞的少女,而兜兰(又名“拖鞋兰”)则更有“维纳斯女神的拖鞋”的美誉。但这里我们要介绍一种“另类”的野生兰花——毛瓣杓兰,它是杓兰家族一员。杓兰花形如杓,兜兰则花形似兜,形态相近,好似仙女姐妹,让人钦羡。然而,毛瓣杓兰却很独特,它的花不像其他“姐妹”那样硕大醒目,能够招引昆虫,但它有着两片宽圆的叶片,绿色的衬底上布满褐色的“霉斑”。这“霉斑”甚至还会释放出腐臭的气味,这对于蝇类来说,无论是看起来,还是闻起来,都像极了一块令之无法抗拒的“腐肉”。当一只只小蝇受到“腐肉”的诱惑,飞抵它的花囊,沾满一身的花粉、悻悻而去的时候,它们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已被兰花的伪装所欺骗,而这正是毛瓣杓兰的生存绝技!